寶雞網站建設公司
![](/templets/36now/images/introductionpic.png)
萬達旗下萬千百貨更名引三大猜想:或涉足電商
猜想1
發力零售業態
近幾年,萬達依靠地產升值快速擴張,以純房東的身份積累了大量財富,在品牌知名度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之后,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招商率都在當地購物中心和商業綜合體中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2007年成立的萬千百貨目前已開出40余家店,預計今年末開到60家,目標是“成為中國一流的連鎖百貨企業”。但相較于萬達廣場的高速復制,萬千百貨的發展,無論是在速度還是品牌識別度上,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然而,雖然購物中心業態在投資回報方面遠高于零售企業,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地產商涉足百貨經營領域,目前并不成功。新中關購物中心副總經理盛玉潔認為,一方面由于購物中心都是單獨出租,在業態規劃和組合上有先天劣勢;另一方面,商業地產商普遍對運營層面的問題關注甚少。
在日常走訪中記者發現,業態重合或業態組合不善等問題在京城多家購物中心內都有明顯體現。在東三環某綜合體內,招入了屈臣氏、絲芙蘭、億莎、莎莎4家健與美專賣店。在另一家購物中心內,定位高端的瑜伽館旁邊就是煙熏火燎的小吃大排檔。
業界認為,雖然地產升值為商業地產商帶來高額收益,但這并非長久之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發布的《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1-2012)》認為,中國商業地產即將進入相對艱難時期,二三線城市地區大量激增的商業地產項目同質化現象嚴重,未來或出現大量空置的商鋪和爛尾樓。
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快速擴張之后,運營能力在商業地產領域愈發重要。正見品牌咨詢師林一凡認為,萬達期望借助萬千百貨的更名,打破“綜合體房東”模式,戰略重心向百貨業務進行側重。
猜想2
強化單品牌戰略
從“萬千”到“萬達”,一字之差卻實現了由“多品牌”到“單一品牌”的轉化。在林一凡看來,萬達集團已經正式吹響品牌戰略變革的號角,希望通過單一品牌模式進一步聚焦品牌資產。
“萬千作為曾經被分出去單獨經營的品牌,此次將回歸萬達。我們可以理解為萬達開始強化公司品牌,從原來的多品牌戰略轉變為單一品牌戰略,很多零散的、肢解的東西不會再自己去做。”林一凡認為,不排除萬達會繼續進行多品牌延伸,但可能會更多地采用收購兼并的方式。
事實上,萬達集團在本周一剛剛宣布斥資31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美國AMC影院公司,從而成為全球最大院線運營商。這似乎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種種跡象表明,萬達的戰略已經從高速擴張轉向提高品牌形象和識別度。萬千百貨總經理丁遙提到:“萬千這次更名是萬達集團、萬千百貨經過仔細研究做出的慎重決定。更名對集團統一品牌管理、百貨借力萬達品牌優勢、顧客減少認知難度均有積極作用。”而去年10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宣布,適當放緩步伐,同時決定今后萬達廣場每年開店數穩定在15家到18家之間,酒店10家左右,不再大幅擴大規模,從求快到求精發展。
猜想3
嘗試全產業模式
涉足電子商務、開發旅游地產、回歸足球贊助項目、投資文化產業、“回收”百貨公司……萬達集團近一年來動作頻頻。
業內有一種聲音認為,萬達欲與中糧、華潤等地產商一樣,開啟“全產業”擴張模式,以商業地產作為切入口,進行全業態或全產業鏈布局。但相較于中糧的“縱向發展”和華潤的“橫向發展”,萬達的“全產業擴張”顯得有些定位不清。
“中糧是從源頭開始,從農業、生產加工企業到零售業縱向延伸;而華潤則是在零售業遍地開花,綜合體、購物中心、大賣場、特色超市及便利店橫向鋪點。脈絡和規則非常明晰。”林一凡如是說。
與之相比,萬達雖然以地產為中心,卻是多方跨界,廣泛涉足商業地產、文化產業、零售百貨、高級酒店、旅游地產、電子商務,甚至進軍礦泉水市場。在業界看來,與中糧、華潤明確的“線性規劃”相比,萬達這種商業模式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后帶來運營上的風險。
此外林一凡認為,萬千百貨更名之后將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統一的名稱堵住了萬千百貨去其他商業綜合體內開店的出路。“萬千百貨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百貨零售公司,如果叫‘萬千’,它是能夠以單體百貨店的形式到龍湖、銀泰或者某個其他商業綜合體內入駐的,但更名后,這條退路就被封死了。”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商業地皮日益緊俏的背景下,商業綜合體的選址問題日益嚴重。在沒有大體量物業的情況下,萬達集團有可能開出單獨的“萬達百貨店”。如果猜想成真,那么百貨店的運營水平將成為萬達面臨的下一個“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