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網站建設公司
成功實現“云計算”的四個關鍵步驟
云計算是一個新事物,成功的案例不是很多,因此企業在決定實施云計算時需要先行調查,了解相關的技術、產品、好處和風險。在調查學習之后,企業要明確究竟要如何建立云,要實現的目標是什么,以及實施的規劃是什么,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實際地建立云環境,但此時還不是投入到大規模的生產應用中去,而是從選定的基礎設施和應用開始,進行實驗性的項目,驗證云的適用性,最終才是投入實際的生產使用。
步驟一:調查學習
企業要想從煙囪式的、以服務器為中心的數據中心遷移到云數據中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調查學習,從自己的業務出發,學習關于云的各種知識,明確云能帶來的好處以及是否需要轉向云?在這個環節,有三個方面需要特別關注。
其一,明確一個概念:云計算并不僅僅是虛擬化
企業在考慮云計算的時候,最常遇到的困惑就是“虛擬化”與“云計算”的關系。盡管很多云環境的構建都采用了虛擬化技術,但虛擬化并不等同于云。云計算需要對大規模的資源進行集成與調配,它經常需要虛擬化的技術,但又超越了虛擬化技術;在云計算環境中,既有虛擬機,也有物理機,所有的資源都需要被集中管理和調度。正如Forrester資深分析師JamesStaten所言“虛擬化是實現云計算的一個步驟,但實現了虛擬化并不等于實現了云計算”。
其二,了解實現云計算所需要的核心技術和產品 云計算是一種新技術,但并不是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都是新的。比如說云計算的資源和應用都不新:硬件資源還是X86服務器、小型機、大型機、存儲設備等,而應用也是原來的業務應用,只不過是要部署在云里面運行而已。
云計算的新是體現在對云的管理上。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供求關系來類比云計算:資源是“供”,應用是“求”。與傳統的計算模式相比,云計算最大的不同是在供求之間出現了一個新的“棧”,這就是云管理軟件,它要擔負起整個云環境的管理重任,一方面要面向資源,對資源進行自動化的管理和調配;另一方面要面向應用,滿足應用對資源的需求。
云管理平臺的核心是自動化的,能夠智能地感知應用、資源并進行動態、靈活地調配。對云管理軟件來說,另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開放性”,由于大多數云環境都是異構的,這種異構不僅是硬件資源,還包括軟件資源,比如不同的操作系統、不同的虛擬機等,這就要求云管理平臺是一個開放的架構,能夠包容并集成各種異構的硬件和軟件資源,支持不同的應用,只有這樣,客戶才不會被某個廠商鎖定,陷入新的“云煙囪”之中。
其三,了解云計算給人員和組織架構帶來的變化
這包括了三個方面:首先是領導和最終用戶的支持。云計算的實現不能僅靠IT部門的努力,還要得到企業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業務部門的參與和配合;其次是IT的管理方式和組織架構的變化。在傳統的IT架構里,IT部門的管理模式也是煙囪式的:服務器管理員不會去管存儲,相應的,存儲管理員也不關心服務器的狀況,而實現云計算意味著IT部門從成本中心轉變為服務中心,對業務應用提供全面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IT部門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流程的改變就不可避免了,IT人員的知識技能也需要提高。最后,還需要了解云的使用和運作模式的改變,包括安全、服務水平以及計費等。
步驟二:使用場景
在對云計算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深入了解之后,企業需要從自身的業務出發,確定要從什么樣的應用起步:是從Java/Web應用開始,還是從業務分析應用開始;是更新整個基礎架構,還是從開發與測試環境起步;是把原來的高性能計算環境遷移到云中,還是重新構建新的云環境。這些業務場景都可以作為云的起點,關鍵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決策。
接下來,還需要評估云計算帶來的好處:省錢還是能對業務提供快速響應?云計算的好處因人而異的,但也有一些基本準則來衡量云計算的回報。其一是從戰略上衡量云對于IT的影響以及給企業帶來的好處;其二是傳統的ROI,比如減少了多少服務器、多少管理人員等,此外,風險評估也非常重要的。
步驟三:實驗驗證(POC)
完成第一和第二步之后,實現云計算的準備工作就基本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實施。在這一過程中,有以下三個問題需要特別予以關注:
·關注客戶的需求,IT要與業務部門互動,了解業務的需求;
·不要好大喜工,實驗項目不求大,但求實際可用;
·云計算的實驗作為一個項目,需要有專人和專門的資源,不要臨時抽調人員和資源。
一般來說,云計算的實驗驗證需要4~8周,如果太長,說明分配的資源不夠,條件不具備,需要重新考慮。在實驗完成后,最后的評估很重要,包括云計算的實施是否滿足既定目標。 步驟四:生產使用
在經過前三個步驟以后,云計算就可以投入生產使用了。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循序漸進,不要“大躍進”,不要摔跟頭。比如先從提供自助服務開始,然后是應用的拓展、彈性計算等,最后才到計費階段。
在云環境下,IT作為服務提供,因此需要有完善的云服務目錄,列出云可以提供的各種服務、服務水平以及收費標準,用戶可以據此選擇自己需要的服務。最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漸擴展云應用的范圍,循序漸進地將老系統遷移到云環境中,“此消彼漲”,最終實現云計算。